【转】学研汇测试工程师与数据分析工程师,根据平时的测试与数据分析经验,倾力整理的关于粉末XRD解单晶的测试注意事项以及解结构的一些分析说明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有任何疑问或意见,请点击阅读原文对我们留言!
--【背景提示】--
20世纪以来发展的单晶X-ray衍射技术,无疑对晶体分子结构的分析非常重要且非常有效。该项研究技术将会持续贯穿于现今的21世纪,特别是在中子光源、同步光源建立后,单晶衍射技术也将赢来新的契机。然而,单晶衍射在样品的选择上有要求,需要合适的尺寸、较好的品质,这同时也是培养质量好的单晶的重要难点。随着仪器设备的发展,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加快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持续开发,使得我们能够通过收集高质量的粉末XRD衍射数据去解出精确的单晶结构。
--【过程详解】--
1. 数据采集
首先收集高质量的粉末衍射数据,通过查阅已发表的期刊论文中可以看出,运用同步辐射光源或者中子衍射得到的XRD数据能够较为有效的解出精确结构。当然也有研究者运用实验室的光源收集的XRD数据也能获得合理精确的结构,不同的样品在衍射质量上有差异。通常认为:
① 应采用步进扫描方式,步长不超过0.02°,主峰相对衍射强度大于1万,半高宽FWHM是步长的3-5倍以下较理想。(有些有机分子在空气中不太稳定,可适当控制扫描范围不低于60°,测样时间在30min内完成);
② 样品颗粒最好控制在10um左右(350-400目)或以下,理想的粒径大小为1~5um ,粒径不能太小,太多较小的纳米粒子易造成峰的宽化,而一颗大粒径的就能出现择优取向的问题,这在制样时都得注意;
③ 未知全新结构的样品的结晶性或者纯度要高,可采用重结晶的方式提高结晶度和纯度。
根据文献资料记录以及个人解结构经验,在利用实验室光源收集数据时推荐以下的测样条件:
Quality of data
|
B/B+
|
A-/A
|
A++
| ||
Step(°) |
0.01-0.02
|
0.01-0.02
|
0.01-0.02 or <0.01
| ||
Intensity |
~10000 or above
|
~10000 or above
|
~10000 or above
| ||
Range (2θ) |
5~60/80
|
5~130/150
|
5~60/80
|
5~130/150
|
5~130/150
|
Total time |
~30 min
|
~ 1h
|
For hours
|
For days or no ceiling
|
总之,个人根据自己样品的质量和实际实验环境,选择合适的测样条件,样品质量越好且收集的数据越好的样品,解出来的结构也就越可靠,误差也越小。实验室的条件收集的数据分辨率相对较低,有实验条件的在放样前对样品进行压片,使测试面较为平整光滑,尽量收集到高角度的数据,提高步扫的停留时间,这些对于利用实验室光源测得的XRD数据来解全新结构而言尤为重要。
2. 数据处理
第一步指标化,也就是根据衍射峰对应的晶面间距解晶格参数,从而进一步确定晶面指数(hkl),指标化的方程在数学上是多解的,人们通常用品质因子(FOM,
Figure of Merit)来判断指标化结果的可靠性。现今开发的多种指标化程序,例如AUTOX, BH, CSD, DICVOL, ED,
FZON, ITO, LATTPARM, POWDER, PROSZKI, TAK, TREOR,
UNITCELL以及McMaille等,手动和自动寻峰指标的都有,其中最为流行的为Dicovel,
Treor90和ITO。Dicvol是通过二分原理实现穷举过程的指标化程序,对输入的数据要求也很高,不能含有过多杂质峰。Treor采用试差法为原理的程序包,也能对低对称性晶系求解,速度比Dicvol快,但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。
第二步确定空间群,先利用程序进行峰型拟合提取衍射强度I,如中科院“十五”信息化建设重大专项项目资助完成的FPPF程序,在采用Pawley、Le Bail等方法分峰获得独立结构因子F,根据消光规律确定空间群,从而进一步可解得初始结构。其遵循的原理如下公式所示:
在确立空间群过程中,可能不止一种结构,当存在多种解时,需要考虑多种合适的结构,此时的工作量也会成倍增加。
3. 结论
对于用粉末XRD解未知结构材料来说,收集高质量的数据、确定材料结构式(例如苯的结构式是C6H6,而非简式CH)以及晶胞结构单元数也是关键。而后,通晓一些固体物理相关的晶体学知识以及粉末衍射知识,理解解析结构过程的步骤以及不同算法的原理,最后采用各种合适的程序软件,以期解得精确的结构。
相关阅读:
1、什么?还不会分析MOF拓扑?学研汇手把手教你!!
2、XRD精修系列一:根据粉末XRD数据分析晶体结构
3、XRD 精修技能,你get到了吗?
备注:
1. 由于小编学识有限,如有疏漏与谬误,恳请批评并留言指正!
2. 本文版权归学研加所有,投稿转载请与我们联系!(QQ/微信:3403474166)
3. 本文所涉及图文、视频仅用于科研交流,请勿作为商业用途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!
4. 欢迎大家到学研加宣传相关科研成果,投稿邮箱tougao_xueyanhui@163.com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